苗栗國民旅遊卡特約民宿

花蓮民宿資訊網最新消息
◤邱裕欽聽見生命力 自然轉化石材◢

【花蓮縣文化局藝術評論
 乙皮畫廊負責人/陳雅玲 /花蓮報導】

即日起至四月十六日,在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展出邱裕欽「聽‧自然」個人石雕創作展,以敘述田野風情來詮釋其創作歷程上的蛻變與成長。

 在石雕創作者雲集的花蓮辦石雕創作個展,沒有獨特的風格或想法,是很難被肯定與支持。花蓮子弟邱裕欽雀屏中選,得以官方資源發表其創作個展,實屬難得。

 石雕創作,除作品造型是否具有美感外,運用材質的巧妙慧心也是重點,材質色彩、表面質感、光線明暗變化是否具有趣味、層次?是否表現出作者所要傳達的的深度意涵?是否已建立獨創性及完整的成熟度?能否感動人心並引發觀賞者共鳴?這些都是評斷作品成功與否的要素。

 邱裕欽這次展出的作品,整體造型獨創性雖未具太多的創新感,但對材質掌握精準,充分表達作品的和諧之美,實在令人驚艷;尤其是能運用越南石或漢白玉石白潤綿細的質地,完美展現線條比例,無不是創作者獨特的選材技巧所傳遞出其對材料美感的看法,這種順應材料特性的作法,呈現出創作者對自然「尊重」與「謙遜」的態度 。

 在花蓮山林田野間生活的邱裕欽,曾敘述「自然」是他創作上最重要的養分,他的自然不是自然再現或模仿自然,而是一種從內在思維到外在表達,經主觀取捨所呈現的自然。秋收結實纍纍的稻穗、遠處一抹又一抹高疊起伏的山景及來自太平洋的海波,皆轉化成了「浪花」、「風的翅膀」、「勁草」、「稻香」、「風的種子」等作品,以純色簡化有力的線條、細緻優雅含蓄內斂的深情,將抽象概念形體化,將強勁的材質轉為光滑般的柔韌觸感。

 有趣的是,邱裕欽更捕捉了「聽」的感官概念,藉此動作的活動瞬間,如風破隙,細微的聲音隨風中娓娓傳入,像似什麼音質都被採聽得到,彷彿透過作品不僅創作者為自己發聲,也為石頭發聲,呈現的是有生命力的石雕作品。
 「聽」是來自於「風」的吹動效應,而「 風 」是披澤,是存在中的無形,它挑起的不僅僅是聽覺上的聯想,更是思緒上的鄉愁。這個鄉愁是人類對自然的本能呼喚,是基因上的的記憶,創作者面對這個層面的堆疊,抽絲剝繭出他對生命的讚歎與啟發。
 藝術的呈現可以是深刻且雋永,不會只是一種瞬間的偶然,而是一種永恆真理的表達。

http://www.ksnews.com.tw/newsdetail_ex.php?n_id=0000566764&level2_id=106

 

  圖:石雕家邱裕欽創作「風的種子」。 (花蓮縣文化局提供)

2014-03-31 14:24:17
回上頁